间歇性节食可以改善脂肪肝,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新近得出的一项研究结论。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营养学领域学术刊物《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上。 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及全世界
间歇性节食可以改善脂肪肝,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新近得出的一项研究结论。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营养学领域学术刊物《分子营养与食品研究》杂志上。
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及全世界肥胖人口的增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长期以来,对于脂肪肝,药理学治疗方面的进展十分有限,饮食控制和运动是目前主要的干预手段。
陈雁研究组博士生赵婧宇等人利用高脂高蔗糖饮食建立了小鼠脂肪肝模型,并分析了间歇性节食这一饮食干预策略对脂肪肝的缓解功效。间歇性节食采用的代餐品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含量较低,膳食纤维含量较高。
研究中,科研人员将脂肪肝小鼠随机分为疾病对照组和间歇性节食组。间歇性节食组小鼠在脂肪肝形成后,以一周为一个干预循环,每周前3天每天只进食含30%热卡的食物,后4天自由进食高脂高蔗糖饲料,干预时间共持续6周。研究结果显示,相比疾病对照组,间歇性节食方案缓解了模型小鼠由于高脂高蔗糖饮食导致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缩小了脂肪细胞体积,降低了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同时改善了肝脂肪变性及巨噬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分子机制探索发现,间歇性节食促进了白色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白色脂肪组织内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的蛋白水平。研究人员通过对肝脏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发现,间歇性节食促进了小鼠肝脏内多种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
该研究表明,间歇性节食可以改善脂肪肝的多种病理状态,并且可能通过增加脂肪组织的降解促进肝脏内的脂肪酸氧化,实现干预功能,为临床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了新思路。